跳转到主要内容
知乐诗词

主导航

  • 诗词首页
  • 古诗
  • 古词
  • 古曲
  • 文言文
  • 作者
  • 诗词分类
  • 谜语
  • 脑筋急转弯
  • 歇后语
  • 绕口令
  • 祝福语
  • 笑话

面包屑

  • 首页
  • 词
  • 菩萨蛮·赏心亭为叶丞相赋

菩萨蛮·赏心亭为叶丞相赋

辛弃疾
宋

青山欲共高人语,联翩万马来无数。烟雨却低回,望来终不来。
人言头上发,总向愁中白。拍手笑沙鸥,一身都是愁。

菩萨蛮:词牌名,又名《子夜歌》《重叠金》《花溪碧》,双调四十四字,用韵两句一换,凡四易韵,平仄递转。
叶丞相:即叶衡,字梦锡,婺州金华人。叶衡于淳熙元年(1174)冬始入京拜相。此称丞相,应该是后来追加的。
高人:高雅的人。
联翩:接连不断的样子。
低回:徘徊不进的样子。

苍翠的群山似乎很想同您这位高人交谈。它们联翩而来,络绎不绝,有似万马奔腾。在茫茫的烟雨中它们迷了路,徘徊踟蹰起来。眼看着在向这边靠近,却终于又退了回去。
人们常说头上的鬓发,总是在愁苦中变白的。那么我真该拍手笑话江上的沙鸥了,它们浑身雪白,莫非一身都是愁苦么?

这首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元年(1174年),这时辛弃疾被叶衡推荐为江东安抚司参议官,到南宋已十二年。辛弃疾生于北国,目睹沦陷于金人铁蹄下的赵宋河山;如今南归十二年,又长期奔忙于各地州府,甚至屡遭诽谤打击,恢复中原的大志一再受阻,壮志未酬却被迫闲居。词人临亭而立,远看巍巍青山,胸中思绪不免激荡,万般感慨,于是写下了这首词。

开篇即运用拟人的手法,“青山欲共高人语,联翩万马来无数”。作者登临览胜,远眺重峦叠嶂,那巍峨的青山乎按捺不住内心的迫切,好似万马奔腾般从远处踏尘驰来,要向高人倾吐心中藏匿已久的所思所想。一个“欲”字,赋予青山以人的性情,急切之姿清晰可见;“联翩万马来无数”短短几个字即描绘出一幅叠嶂奔驰、万马回旋的开阔图景,仿佛置身在疆场之中,灵山的飞动之势瞬间跃然纸上。
“烟雨却低回,望来终不来。”山间云雾蒸腾,烟气袅袅,盼望着一诉衷肠的青山似乎总也到不了眼前。词人无一字一句写愁,但落寞失望的思绪早已浸润在字里行间。
上片中的高人即指叶衡,词人借由青山、烟雨向他吐露内心的情怀。辛弃疾渴望奔赴战场,恢复宋室河山,而现实却对他再三打击,高人叶衡是他的希望所在。他对高人的倾慕,也无疑体现了他热切盼望驰骋疆场,为之抛头颅洒热血的豪迈。而还我河山的胜利却始终如徘徊的青山和烟雨般久久不至,现实与梦想的巨大落差让作者内心愁绪弥漫,豪情渐渐淡去,空留悲戚。
下片作者虽将婉转的愁绪化作揶揄沙鸥之诙谐,但还是集中写“愁”。“人言头上发,总向愁中自。拍手笑沙鸥,一身都是愁。”他望着通体雪白的沙鸥,回忆起人们总说头发是因为忧愁而变白,不禁拍手笑言:你这小小的沙鸥竟是世间最为烦忧的了。词末看似将渲染的愁情吹得烟消云散,其实却早已深入骨髓,无可解脱。此时的笔调愈是轻快,这种被呼唤起的愁思愈是如泼墨般浓重。
可以想见,词人忧国忧民,虽只逾而立之年,但两鬓或已斑自,面对着似乎“一身愁”却仍徜徉在自然间的沙鸥,两相对比,这是一种怎样强自解愁又不能解的郁结?那近在咫尺的青山踟蹰不前,那弥漫的烟雨徘徊不来,沙鸥栖水而居,却对万般烦忧浑然不觉,真正一身愁的其实正是他本人。
辛弃疾的描写情感多变,从最初动荡飞驰的豪迈之感到淡淡流露的失望之意,再到用诙谐的语调反向表达难以淡化的愁绪,百转千回,耐人寻味。作者在写作技巧上更是设喻巧妙,想象奇特,运用移情人景等艺术的手法,意蕴十足。

忧民
爱国
  • 上一条:江郎山和韵
  • 下一条:念奴娇·书东流村壁
订阅 RSS源

形式

曲
词
诗
文言文

作者

李白
王维
苏轼
刘禹锡
李商隐
曹操
杜甫
杜牧
马致远
骆宾王
崔颢
张九龄
李益
王湾
谭嗣同
更多>

朝代

先秦
两汉
魏晋
南北
隋
唐
五
宋
金
元
明
清

标签

诗经
乐府
楚辞
差别
劝学
边塞
儿童
春天
夏天
秋天
冬天
悲愤
悼亡
咏怀
爱国
思乡
咏物
爱情
田园
民歌
民谣
山水
怀古
咏史
更多>

关于本站  免责声明  联系方式

©2023-2025 知乐值 鄂ICP备2022015829号-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