床前明月光,疑是地上霜。
举头望明月,低头思故乡。
(注:以上为明代版本)
床前看月光,疑是地上霜。
举头望山月,低头思故乡。
(注:以上为宋代版本)
静夜思:安静的夜晚产生的思绪。此诗《乐府诗集》卷九〇列入《新乐府辞》。
床:此字意思多有异议,今传五种说法。一说指井台;一说指井栏;一说是“窗”的通假字;一说坐卧的器具,此为本义;一说指胡床,古时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,即“马扎”。
疑:好像。
举头:抬头。
明亮的月光洒在窗户上,好像地上泛起一层银霜。
抬头看天窗外一轮明月,低头思念我远方的家乡。
关于《静夜思》的作年及作地,过去人们多未涉及,后来日本前野直彬、石川忠久编著的《中国古诗名篇鉴赏辞典》(日文版原名《汉诗的注释及鉴赏辞典》)、安旗主编的《李白全集编年注释》和郁贤皓《李白选集》中才涉及到这些问题。这三家学者提出了三种不同观点。其一,作于李白“东涉溟海”“散金三十万”之后的贫困之时。郁贤皓《李白选集》云:“按此诗乃客久而思乡之辞,疑作于‘东涉溟海’‘散金三十万’之后的贫困之时。”作地未定。其二,作于开元十五年(727),李白二十七岁,作地或在安陆寿山。安旗主编的《李白全集编年注释》云:“此诗思乡之情略似上年(指开元十四年)《秋夕旅怀》,其作时当相去不远;又诗中有‘山月’一语,当系山居所见,则其作地或在安陆寿山。”该书将这首诗系于开元十五年(727),李白时年二十七岁。安陆,唐时属淮南道安州(安陆郡),即今湖北安陆。寿山,在安陆西北。其三,作于开元十九年(731),李白三十一岁,作地在安陆小寿山。日本前野直彬、名川忠久《中国古诗名篇鉴赏辞典》云:“这是李白三十一岁寓居安陆(今湖北省安陆市)小寿山时所作,描写由静静的月光引起的思乡之念。”
张一民、王彩琴认为,李白《静夜思》一诗当作于唐玄宗开元十四年(726)秋天作者卧病期间,李白二十六岁,时在扬州。孙宏亮则认为《静夜思》是李白于唐玄宗天宝六载(747)至天宝八载(749)游金陵时所作,其作地即在金陵长干里附近。秋天的夜晚,月明星稀,作者思乡之情油然而生,于是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、中外皆知的《静夜思》。
关于《静夜思》的作年及作地,过去人们多未涉及,后来日本前野直彬、石川忠久编著的《中国古诗名篇鉴赏辞典》(日文版原名《汉诗的注释及鉴赏辞典》)、安旗主编的《李白全集编年注释》和郁贤皓《李白选集》中才涉及到这些问题。这三家学者提出了三种不同观点。其一,作于李白“东涉溟海”“散金三十万”之后的贫困之时。郁贤皓《李白选集》云:“按此诗乃客久而思乡之辞,疑作于‘东涉溟海’‘散金三十万’之后的贫困之时。”作地未定。其二,作于开元十五年(727),李白二十七岁,作地或在安陆寿山。安旗主编的《李白全集编年注释》云:“此诗思乡之情略似上年(指开元十四年)《秋夕旅怀》,其作时当相去不远;又诗中有‘山月’一语,当系山居所见,则其作地或在安陆寿山。”该书将这首诗系于开元十五年(727),李白时年二十七岁。安陆,唐时属淮南道安州(安陆郡),即今湖北安陆。寿山,在安陆西北。其三,作于开元十九年(731),李白三十一岁,作地在安陆小寿山。日本前野直彬、名川忠久《中国古诗名篇鉴赏辞典》云:“这是李白三十一岁寓居安陆(今湖北省安陆市)小寿山时所作,描写由静静的月光引起的思乡之念。”
张一民、王彩琴认为,李白《静夜思》一诗当作于唐玄宗开元十四年(726)秋天作者卧病期间,李白二十六岁,时在扬州。孙宏亮则认为《静夜思》是李白于唐玄宗天宝六载(747)至天宝八载(749)游金陵时所作,其作地即在金陵长干里附近。秋天的夜晚,月明星稀,作者思乡之情油然而生,于是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、中外皆知的《静夜思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