蜀僧抱绿绮,西下峨眉峰。
为我一挥手,如听万壑松。
客心洗流水,馀响入霜钟。
不觉碧山暮,秋云暗几重。
蜀僧濬:即蜀地一位名叫濬的僧人。李白另有《赠宣州灵源寺仲濬公》诗,“蜀僧濬”“仲濬公”疑为同一人。
绿绮(qǐ):琴名,汉代司马相如有琴名“绿绮”。
峨眉峰:山名,在今四川省峨眉山市西南,有两山峰相对,望之如蛾眉,故名。
一:助词,用以加强语气。
挥手:这里指弹琴。
万壑(hè)松:形容琴声如无数山谷中的松涛声。琴曲有《风入松》。壑,山谷。这句是说,听了蜀僧濬的琴声好像听到万壑松涛雄风。
“客心”句:谓琴心优美如流水,一洗诗人客中郁结的情怀。客,诗人自谓。流水,用伯牙事。《列子·汤问》:“伯牙鼓瑟,志在高山,钟子期曰:‘峨峨然若泰山;’志在流水,曰:‘洋洋乎若江河。’”后世因以“高山流水”喻高雅的乐曲或知音难得。
馀响:指琴声馀音。
入霜钟:谓琴音与钟声混和。霜钟,指钟声。
“不觉”句:意谓因为听得入神,不知不觉天就暗下来了。
秋云:秋天的云彩。
暗几重:意即更加昏暗了,把上句“暮”字意伸足。
蜀僧濬怀抱一张绿绮琴,他是来自西面的峨眉峰。
他为我挥手弹奏了名曲,我仿佛听到万壑松涛风。
我的心灵像被流水洗涤,馀音缭绕和着秋天霜钟。
不知不觉青山已披暮色,秋云也似乎暗淡了几重。
詹锳《李白诗文系年》认为,此诗乃唐玄宗天宝十二载(753年)李白在宣城(今属安徽)期间所作。裴斐《李白年谱简编》也从其说。
这首五律写的是听琴,听蜀地一位法名叫濬的和尚弹琴。首联“蜀僧抱绿绮,西下峨眉峰”两句,说明这位琴师是从四川峨眉山下来的。李白是在四川长大的,四川绮丽的山水培育了他的壮阔胸怀,激发了他的艺术想象。峨眉山月不止一次地出现在他的诗里。他对故乡一直很怀恋,对于来自故乡的琴师当然也格外感到亲切。所以诗一开头就说明弹琴的人是自己的同乡。汉代司马相如有一张琴,名叫“绿绮”,诗中用以形容蜀僧濬的琴很名贵。司马相如是蜀人,这里用“绿绮”更切合蜀地僧人。“蜀僧抱绿绮,西下峨眉峰”,简短的十个字,把这位音乐家写得很有气派,表达了诗人对他的倾慕与敬佩。
颔联两句“为我一挥手,如听万壑松”,正面描写蜀僧弹琴。“为我”二字表明弹者与听者的友情。“挥手”是描摹弹琴的动作,语出嵇康《琴赋》:“伯牙挥手,钟期听声。”这两句用大自然万壑松涛之声比喻琴音的清越宏远,生动传神地表现出琴声极其铿锵有力的特点。
颈联两句写听琴的感受。出句“客心洗流水”,就字面讲,是说听了蜀僧的琴声,自己的心好像被流水洗过一般地畅快、愉悦。其实它还有更深的含义,其中包含着一个古老的典故,即《列子·汤问》中“高山流水”的典故,借它表现蜀僧和自己通过音乐的媒介所建立的知己之感。这里的“流水”,语意双关,既是对僧濬琴声的实指,又暗用了伯牙善弹的典故。“客心洗流水”五个字,很含蓄,又很自然,虽然用典,却毫不艰涩,显示了李白卓越的语言技巧。
对句“馀响入霜钟”也是用典。“霜钟”出于《山海经·中山经》:“丰山……有九钟焉,是知霜鸣。”郭璞注:“霜降则钟鸣,故言知也。”“霜钟”二字点明时令,与下面“秋云暗几重”照应。此句意思是说,音乐终止以后,馀音久久不绝,和薄暮时分寺庙的钟声融合在一起。这句诗写琴音与钟声交响,也兼寓有知音的意思。《列子·汤问》里有“馀音绕梁,三日不绝”的话。宋代苏东坡在《前赤壁赋》里用“馀音袅袅,不绝如缕”,形容洞箫的余音。这都是乐曲终止以后,入迷的听者沉浸在艺术享受之中所产生的想象。“馀响入霜钟”也是如此。
清脆、流畅的琴声渐远渐弱,和薄暮的钟声共鸣着,诗人这才发觉天色已经晚了:“不觉碧山暮,秋云暗几重。”尾联两句写诗人听完蜀僧弹琴,举目四望,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,青山已罩上一层暮色,灰暗的秋云重重叠叠,布满天空。这是以感觉时间过得快来表现听者沉浸于琴声达到入神的状态,衬托出弹者技艺高超。
唐诗里有不少描写音乐的佳作。白居易的《琵琶行》用“大珠小珠落玉盘”来形容忽高忽低、忽清忽浊的琵琶声,把琵琶所特有的繁密多变的音响效果表现了出来。另一位诗人李颀有一首《听安万善吹觱篥歌》,用不同季节的不同景物,形容音乐曲调的变化,把听觉的感受诉诸视觉的形象,取得很好的艺术效果。李白这首诗描写音乐的独到之处是,除了“万壑松”之外,没有别的比喻形容琴声,而是着重表现听琴时的感受,表现弹者、听者之间感情的交流。其实,“如听万壑松”这一句也不是纯客观的描写,诗人从琴声联想到万壑松声,联想到深山大谷,是结合自己的主观感受来写的。
律诗讲究平仄、对仗,格律比较严。而李白的这首五律却写得极其清新、明快,似乎一点也不费力。其实,无论立意、构思、起结、承转,或是对仗、用典,都经过一番巧妙的安排,只是不着痕迹罢了。这种“清水出芙蓉,天然去雕饰”的自然的艺术美,比一切雕饰更能打动人的心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