胡令能
胡令能(785—826),唐代诗人,贞元、元和时期人。早年曾为一手工匠,人称“胡钉铰”。后喜欢《列子》,又受禅学影响,隐居莆田。其诗传世仅四首,见于《全唐诗》。
高鼎
高鼎(1828—1880年),字象一、拙吾,仁和(今浙江省杭州市)人。清代后期诗人。高鼎生活在鸦片战争之后,大约在咸丰年间,其人无甚事迹,有关他的生平及创作情况历史上记录下来的很少,而他的《村居》诗却使他名传后世。著《拙吾诗稿》等。
查慎行
查慎行(1650—1727年),清朝诗人,字悔余,号初白,浙江海宁(现浙江海宁县)人。清康熙四十二年(1703年)赐进士出身,官翰林院编修。其诗学苏轼、陆游,意境清新,擅长白描,自成一家。著有《敬业堂诗集》《补注东坡编年诗》等。
曾几
曾几(1084—1166),字吉甫,号茶山居士,河南(治今河南洛阳)人,其先居赣州(治所在今江西赣州)。入太学,后任将仕郎,赐上舍出身。南宋初,提刑江西、浙西。主张抗金,为秦桧排斥。后官至敷文阁待制,以左通议大夫致仕。谥文清。论诗与吕本中相类,亦主活法与顿悟。陆游曾师事之。有《茶山集》。
卢梅坡
卢梅坡(生卒年不详),名字不详,号梅坡。诗风平易。宋代陈著《本堂集》录其诗一首,宋陈景沂《全芳备祖》录其诗一首,元蒋正子《山房随笔》录其诗两首,《宋诗纪事》从《后村千家诗》录其诗两首,《全宋诗》录其诗十二首。《全宋词》录其词《鹊桥仙》等四首。
林升
林升,字梦屏,温州平阳人,约生活于宋孝宗年间(1163—1189),生平不详。《西湖游览志馀》录其诗一首。据《西湖游览志馀》卷二说:“绍兴、淳熙间,颇称康裕。君相纵逸,耽乐湖山,无复新亭之泪。士人林升者,题一绝于旅邸云云。”清乾隆五十五年编纂的《东瓯诗存》收有《题临安邸》诗。关于该诗的作者林升均注明作者是“平阳人”。
张志和
张志和字子同,初名龟龄,号玄真子,祁门县灯塔乡张村庇人,祖籍浙江金华,先祖湖州长兴房塘。张志和三岁就能读书,六岁做文章,十六岁明经及第,先后任翰林待诏、左金吾卫录事参军、南浦县尉等职。后有感于宦海风波和人生无常,在母亲和妻子相继故去的情况下,弃官弃家,浪迹江湖。唐肃宗曾赐给他奴、婢各一,称“渔童”和“樵青”,张志和遂偕婢隐居于太湖流域的东西苕溪与霅溪一带,扁舟垂纶,浮三江,泛五湖,渔樵为乐。时间长了,张志和的哥哥张鹤龄担心他浪迹不回,便出钱在绍兴为他盖了一间能长住的茅斋,称搆茆堂,供张志和安居自娱。唐大历九年(774),张志和应时湖州刺史颜真卿的邀请,前往湖州拜会颜真卿,第二次在太湖一带渔隐,同年冬十二月,和颜真卿等东游平望驿时,不慎在平望莺脰湖落水身亡。著作有《玄真子》十二卷三万字,《大易》十五卷以有无为宗,有《渔夫词》五首、诗七首传世 [5] 。他的著作颇多,其中最著名的有《太易》十五卷;另有《玄真子》十二卷凡三万言。此书大部分已经价失,今仅存《玄真子外篇》三卷 。
虞世南
虞世南(558—638),字伯施,越州余姚(今属浙江)人。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。父虞荔,兄虞世基,叔父虞寄,均名重一时。虞寄无子,世南过继于他,故字伯施。隋炀帝时官起居舍人,唐时历任秘书监、弘文馆学士等,曾赐爵永兴县子,授银青光禄大夫,世因称“虞秘监”或“虞永兴”。能文辞,工书法。编有《北堂书钞》一百六十卷。《全唐诗》存其诗一卷。
林杰
林杰(831~847),字智周,福建人,唐代诗人。小时候非常聪明,六岁就能赋诗,下笔即成章。又精书法棋艺。死时年仅十七岁。《全唐诗》存其诗两首。
曹邺
曹邺,字邺之,一作业之,桂州阳朔(今属广西)人。大中进士,官祠部郎中、洋州刺史、吏部郎中等,乾符间卒。其诗多抒写其政治上不得志的感慨。与刘驾为诗友,俱工古体,时称“曹刘”。原有集,已散佚,宋人辑有《曹祠部集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