宋之问
宋之问(约656年~712年),字延清,一名少连。虢州弘农(今河南灵宝)人,一说汾州(今山西汾阳)人,唐朝诗人。唐上元二年(675年)舅甥双双进士及第。历任洛州参军、尚方监丞、左奉宸内供奉。为张易之首捧溺器,而“天下丑其行”。武则天时坐附张易之,降官为泷州参军,不久启用为鸿胪丞,官至考工员外郎,修文馆学士,史称“宋考功”。又谄事太平公主。以知贡举时贪贿,贬越州长史。睿宗即位,被流放到钦州(今广东省钦县),随即赐死。
王冕
王冕(1287—1359,另有1310—1359,1335—1407等说),字元章,号煮石山农,亦号“食中翁”、“梅花屋主”等,浙江省绍兴市诸暨枫桥人,元朝著名画家、诗人、篆刻家。他出身贫寒,幼年替人放牛,靠自学成才。性格孤傲,鄙视权贵,诗作多同情人民苦难、谴责豪门权贵、轻视功名利禄、描写田园隐逸生活之作。有《竹斋集》三卷,续集二卷。一生爱好梅花,种梅、咏梅,又攻画梅。所画梅花花密枝繁,生意盎然,劲健有力,对后世影响较大能治印,创用花乳石刻印章,篆法绝妙。《明史》有传。
张养浩
张养浩(1270-1329),元散曲家。字希孟,号云庄,济南人。曾任监察御史,以批评时政为权贵所忌,免官。后复官至礼部尚书,参议中书省事。辞职归隐,屡召不赴。1329年(天历二年)关中大旱,出任陕西行台中丞,办理赈灾,以积劳病卒。其散曲多描写弃官后田园隐逸生活,对官场黑暗时流露不满。又能诗,有《云庄休居自适小乐府》、《云庄类稿》。他的作品题材广泛,风格清逸而豪放。
李世民
李世民(599一649),即唐太宗。李渊次子,陇西成纪人,政治家、军事家、书法家、诗人。其人虚怀若谷、克己为国。非常善于任贤纳谏。打破了帝王旨出不改的成法,其内阁机构已具有现代议会的雏形。在位期间,推行均田制、租庸调法和府兵制,发展科举制度,使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,史称“贞观之治”。其开明的文化政策和自己提倡并从事诗歌创作,对唐诗的繁荣有积极影响。《全唐诗》存诗一卷。
张炎
张炎(1248—1319),宋末词人。字叔夏,号玉田,又号乐笑翁,先世成纪(今甘肃天水)人,寓居临安(今浙江杭州)。张俊后裔,张枢之之。宋亡以后,家道中落,贫难自给,曾北游燕赵谋官,失意南归,落拓而终。晚年与周密、王沂孙为词友。其词用字工巧,追求典雅。早年多写贵族公子的优游生活,后期多追怀往昔。又曾从事词学研究,对词的音律、技巧、风格均有论述。著有《词源》《山中白云词》。
韩翃
韩翃,字君平,南阳(今属河南)人。天宝十三载(754)进士及第。宝应中在淄青节度使侯希逸幕府中任从事,后随侯希逸回朝,闲居长安十年。大历后期,先后入汴宋、宣武节度使幕府为从事。建中初,德宗赏识其《寒食》诗,任驾部郎中,知制诰,官终中书舍人。为“大历十才子”之一。其诗多送行赠别之作,善写离人旅途景色,发调警拔,节奏琅然,但乏情思,亦无深致。笔法轻巧,写景别致,在当时传诵很广泛。明人有《韩君平集》。《全唐诗》存其诗三卷。
司空图
司空图(837—908),字表圣,河中(治今山西永济)人。咸通进士,官至知制诰、中书舍人。后隐居中条山王官谷,自号知非子、耐辱居士。有《司空表圣文集》(即《一鸣集》)。又有《司空表圣诗集》,系后人所辑。